彝良2024年07月15日
夏季流行传染病小常识,你知道的夏季传染病有哪些呢?附:宣传视频
2024-06-11 09:07来源:彝良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百日咳

图片


主要症状: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个月。
防病提示:


图片
01

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疫苗。我国免疫接种程序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百日咳疫苗。

图片
02

患者及时接受隔离治疗。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患者所在房间应及时通风消毒。患者接触物品应做好清洁和消毒。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图片
03

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注意遮掩口鼻。照顾婴幼儿时,成人出现咳嗽等症状,及时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避免传染给孩子。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64

                                           麻疹、风疹

图片

春季是麻疹、风疹高发季节,特别易发生在儿童和流动务工人群中,其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麻疹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风疹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孕妇感染风疹,将会导致胎儿严重损害,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风疹、麻疹没有特效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图片

图片



·防控提示·




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湿式清扫。


加强户外锻炼;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个人防护。


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并去医院诊治。


患儿污染的器具应及时清洗消毒,避免间接传播。


对易感人群可接种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儿童接种包括8月龄、18月龄和6岁分别接种一剂次麻腮风疫苗。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17


流行性感冒

图片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症状特点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流感潜伏期短1—4天、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

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

图片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103



手足口病


图片
图片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症状特点常见征兆为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图片
图片


疱疹性咽峡炎是指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

症状特点:突发高热,咽部见小红点,随后成小水泡,最后破溃成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起初疱疹为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包呼吸道传播、粪口传播以及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口腔疱疹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图片
图片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139


04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图片
图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潜伏期短,约在24小时内发病,多为双眼,一般持续10天左右或更短。

症状特点:出现畏光、流泪、眼红、异物感和剧烈眼疼等。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滤泡明显增生。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的方式进行传播,前者为家庭、同学、同事之间的传播方式,如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公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娱乐玩具等;后者为污水、家庭之间的传播途径。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640


登革热

图片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症状特点:病人在感染后1-14天即可出现症状,常见症状包含发热、严重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而重症病症中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等症状,导致死亡。

图片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图片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131
图片
食源性疾病

图片


主要症状:乏力、发热、头痛、出汗、寒战、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防病提示:

图片
01

保持清洁,安全保存。饭前便后和食物制备过程中都要勤洗手,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要清洁。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食物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化冻,或者是反复冻融。


图片
02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都要生熟分开。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烧熟煮透。

图片
03

不随意吃野菜或野蘑菇,若食用野菜或野蘑菇后有不适,及时就医。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60
图片
狂犬病

图片


主要症状:主要经由患病动物咬伤或舔舐伤口等而感染,患者往往出现狂躁、恐水、怕风等临床特征。
防病提示:
图片
01

文明养宠:给猫狗打疫苗,不弃养,外出时拴绳。

图片
02

外出时不招惹来历不明动物,警惕被流浪猫狗抓伤。

图片
03

如果不小心被动物抓伤或咬伤,马上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反复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尽快去就近医院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咬伤严重,要及时打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基本公卫服务宣传平台,赞38




图片




图片

主要应对的策略

尽管夏季传染病种类爆发频繁且多样,但只要坚持做好充足地全方位预防,秉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我们就可以高效地切断传染病的蔓延。

图片

学校方面

图片

01

严格落实晨午检

一旦发现在校师生出现以下症状: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学校应督促其及时就医,确诊后积极治疗。应回家休息,从而避免参加集体活动,以免在患病期间在岗或上学。

02

做好因病缺勤登记

因病缺勤病因登记工作要做好,应该及时向因病缺勤的学生或教师了解症状及就诊信息,若被诊断为传染病,在医生确定无传染性后才允许复课复工。晨午检记录表学校应及时登记上报。

03

传染性疾病及时上报

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第一时间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校医应积极汇总全校结果,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班主任核实。当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时,应及时上报学校主管领导和辖区疾控中心。

04

注意开窗通风

日常需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区域的空气流通,注意开窗通风。

05

注意开窗通风

应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每日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在卫生间、洗手池等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液、洗手凝胶、肥皂等卫生消毒用品。

06

加强疾病防治教育

引导学生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07

注意开窗通风

持续进行症状监测已出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的班级、病例管理并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


图片

家长方面

STEP 1:勤开窗通风

每日定时打开窗户通风,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风的流动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更新,将新鲜的空气引入房间内,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STEP 2:勤洗手

常规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接触了外界环境后或者接触到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品后,传染给健康的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STEP 3:多喝温水及注重个人卫生

注重饮水、食品、个人及环境卫生,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温水,保持鼻黏膜足够湿润,以便抵挡病毒的侵入。

图片
图片
图片

 STEP 4:预防接种

及时根据医生科学指导进行接种疫苗,有效地预防疾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STEP 5: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在无照、路边摊点吃饭;不边走边吃;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选择安全的食材、彻底煮熟食物。吃水果前养成先去掉外皮的好习惯以此来防范病毒的传播。

图片
图片
图片

STEP 6:坚持锻炼

多锻炼身体,有利于身心健康,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增强意志力、磨练意志品质。

图片
图片
图片

STEP 7:远离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或者参加大型聚会等活动,尤其是当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避免前往人口密集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STEP 8:加强健康监测

如果发现自己及身边人有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咽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切不可带病入园,以免影响他人;同时要及时告知老师实际病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编辑:陈明锐

审核:王堂新

彝良县融媒体中心


ic电视台
更多
彝良县融媒体中心    滇ICP备2022002491号